4月14日,施工人員在進行輸水管道敷設作業攝影/新華社記者陳斌昨天,蘭州市政府決定開挖位於蘭石化302與303廠之間的自流溝,防止地下渣油滲入供圖/CFP
  新華社電(記者 王衡 白麗萍)昨天,蘭州市“4·11”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發佈通告稱,14日7時開始,已對西固區解除應急措施。目前,蘭州四區全部解除應急措施,全市自來水恢復正常供水。此外,目前蘭州正在修建一條應急輸水管道,以取代3號自流溝和受到污染的4號自流溝。
  通告稱,根據甘肅省環境監測站、甘肅省疾控中心4月13日7時至14日5時以來對西固區每隔兩小時所取的10個批次水樣的監測數據結果顯示,西固區自來水苯指標範圍在8.47微克/升至0微克/升,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經征求專家意見,從14日7時開始,蘭州市“4·11”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對西固區解除應急措施,停止應急拉運送水和瓶裝水、罐裝水的免費發放,當地市民可以放心安全飲用。至此,蘭州全市自來水已開始恢復正常供水。
  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姚昕14日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該公司正在修建一條應急輸水管道,以取代3號自流溝和受到污染的4號自流溝,從14日起預計10日內完工。姚昕說,應急輸水管道為直徑1.6米的球墨鑄鐵管道,耐腐蝕性強,現已運抵蘭州。
  自流溝是連接蘭州威立雅公司第一水廠和第二水廠的輸水管道。近日,4號自流溝由於受到周邊油污污染,導致蘭州西固區、安寧區自來水中苯含量超標。4號自流溝隨後停用,蘭州宣佈實行降壓供水。14日7時,蘭州市解除了西固區的供水應急措施。在此之前,城關區、七里河區和安寧區都已解除供水應急措施。
  記者調查
  修建應急管道只是臨時措施 長期還需尋找新水源地
  14日,在蘭州曝出自來水苯超標後的第四天,經過專業部門數據監測和專家意見,蘭州市宣佈從當日7時開始,解除西固區的供水應急措施,全市自來水恢復正常供水。
  不過,仍有群眾表示疑慮:苯超標前自來水是否安全?油污從何而來?未來如何保障飲水安全?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苯超標前自來水是否安全?
  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水質監測中心主任、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蘭州監測站站長田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可以說,自來水在3月份之前是安全的。按照國家規定頻次,我們去年7月進行過對包括苯在內的各類指標的檢測,按照計劃,今年預定的檢測時間是4月,正是這次水質大分析檢測出了苯含量超標。但其實我們在3月也進行了一次檢測,沒有發現問題。”
  田紅介紹,今年3月初,蘭州出現過一次大範圍自來水異味事件,接到市民投訴後,監測站立即對包括苯在內的所有指標都進行了檢測,發現只是氨氮含量較高,不過也在國家標準範圍內,苯等其他指標正常。
  一些專家表示,對苯等非常規指標的檢測間隔長達半年,如果恰好在這個時間段內一些指標超標,是難以及時發現的,應根據各地實際,加大對一些指標檢測的頻次,尤其是對有關石油化工成分的檢測。
  油污從何而來?
  這次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的自流溝4號線遭到污染,自流溝是該公司第一水廠與第二水廠之間的一條輸水溝,現已使用近60年。
  13日,記者沿著自流溝看到,自流溝周圍有蘭州石化的廠區,有的化工管道就從自流溝上方跨過。沿線還有一些村落,有的村民房屋緊挨著自流溝。根據環保專家現場初步分析判斷,周邊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溝內水體苯超標的直接原因。
  參與這次事件調查的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教授、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成員王金生接受採訪時說,初步判斷,自來水中的苯來源於蘭州石化以往泄漏事故後滲入到地下的污染物,這些含苯污染物隨著地下水,慢慢地向自流溝方向流動,最後進入溝內,造成了水質污染。
  污油為何隔了這麼長時間才進入自流溝?王金生解釋說,其實,含苯的污油已經抵達了自流溝,只不過過去是被溝壁阻止。自流溝兩側和底部都是水泥,但每隔一段就有一條收縮縫,設計壽期到了以後,收縮縫老化,油污連同地下水通過收縮縫進入到自流溝。
  未來飲水如何保安全?
  據瞭解,中國石油蘭州石化是我國“一五”時期佈局建設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經過多年改造擴能,現已形成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5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70萬噸/年。而蘭州石化地處蘭州市區黃河段上游,緊鄰黃河,而黃河是目前蘭州主城區唯一的水源地。
  王金生說,蘭州石化和黃河水源地之間的矛盾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化工企業本不應該和水源地佈局在一起,因為兩者互為矛盾體。
  2007年,環保部組織的石化行業風險排查中,蘭州石化被確定為重大環境風險源單位,對蘭州、銀川、洛陽、鄭州、開封、濟南等多個城市的飲水安全存在著潛在的威脅。
  記者瞭解到,關於蘭州石化搬遷的討論已在甘肅持續多年,甘肅省、蘭州市以及蘭州石化都在積極行動。在搬遷問題明確之前,近年來蘭州石化也在不斷投入巨資進行環保方面的技術改造。
  目前,蘭州已開始修一條從第一水廠到第二水廠的應急管道,以把污染段的苯超標物質隔離掉。但專家表示,這隻是臨時的措施,從長期看,需要尋找新的水源地。文/新華社記者 王衡 白麗萍
  新聞核心
  蘭州石化污水總乾管超期服役近10年
  赴蘭州調查自來水苯超標事件的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教授、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成員王金生日前表示,初步判斷,蘭州自來水中的苯來源於蘭州石化上世紀80年代發生泄漏事故後滲入到地下的污染物。
  但是,一位曾經在蘭州石化行業工作過12年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除了地下污染物,蘭州市地下的油污管線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隱患——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污水總乾管存在超期服役的問題。
  在蘭州市主城區的地下,有一條貫穿整個蘭州市東西城區、長達50公里的石化污水乾管,建設於上世紀50年代的這條幹管是由前蘇聯設計援助,設計使用期限為50年,如今已經超過了設計使用年限,超期服役近10年。
  甘肅省政協相關調研組多次組織對黃河蘭州段水污染問題的調研,一些專家在2004年就發現了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污水總乾管超期服役的問題。其後曾向政府部門專門提交過報告,當中指出:“如果這條管線在城區發生爆裂,將會給蘭州市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儘管總乾管已經超期服役,其抗風險標準已達到極限,成為埋在有著300萬市民的蘭州市主城區地下的“炸彈”,但這個問題在此次事發前並沒有得到有關部門足夠的重視。據瞭解,目前相關部門只是有針對性地設置了突發事故的應急預案,並沒有徹底根除這一隱患。
  “石化管道和自來水廠的管道混搭,遲早還會出現問題。”這位內部人士對於城市地下管網的安全,仍然充滿擔憂。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總經理李家民認為,當前石化行業安全環保管控及周邊環境管理現狀不盡如人意,其中一個方面就集中表現在:生產區生活區混雜交錯、地下管道等隱蔽設施監控不力等潛在隱患導致安全事故。
  李家民建議,應對石油石化企業內部包括地下管線在內的各類生產設備設施的信息及隱患源進行拉網式普查和測繪,建立相關地理信息數據庫,讓這些在城市地下“看不見”的設施“安全透明”起來。文/新華社記者 屠國璽 王博  (原標題:蘭州修建應急輸水管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d61qdvr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